水是文化的載體,是城市的命脈。
作為東城區唯一一條穿城河流,又處東城區人口、商業密集之地,昨日,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改造后的絳水河,將融功能性、景觀性、文化性于一體,完善我市公園綠地功能,實現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和諧共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和社會效益“雙贏”。
河岸綠樹環繞、芳草如茵,河道水草怡然、魚翔淺底,這是改造后的絳水河效果之一,作為東城區生態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造后絳水河流域將在城市中構建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不僅如此,改造后的河道可達20年一遇的設計洪水標準,防洪能力大大提高。通過建設暗渠和對兩側排水口的改造,進一步完善雨水、污水收集排放系統,形成自然的水循環系統,給周圍居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順應沿河兩岸廣大市民的意愿和呼聲,市建設局以科學規劃為前提,以恢復與保護生態為目標,重現絳水河的天然養吧功能。
絳水河改造后,將大大改善區域景觀結構,使絳水河與周邊學校、醫院、居住區等環境連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成為我市對外宣傳的主要展示部分,社會效益凸顯。
同時,河流水質得到改善,“親水”概念進一步顯現。漫步在絳水河畔,既能親近自然,又可休閑娛樂,成為絳水河濱水景觀帶的最大特色。
明年4月,讓我們試目以待絳水河的重生。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