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龍口市市一起涉案金額5.6億元、偷逃關稅4900萬元的燃料油走私案告破,謝軍、曹濟亮、姚鵬等犯罪嫌疑人被煙臺市檢察機關批準逮捕。
2012年10月,龍口海關緝私分局接到群眾舉報,稱上海一家貿易公司正在走私燃料油。該局偵查人員立即對該公司展開秘密調查,發現該公司進出口貿易頻繁。今年1月27日、2月6日,該公司以煙臺某油港有限公司名義再次向海關申報,將三單合計63425噸燃料油作為保稅倉庫貨物存入煙臺某油庫。隨后,該公司又委托當地報關行,準備將這批燃料油申報出庫。龍口海關緝私分局辦案人員立即將這批燃料油查獲,并抓獲謝軍、曹濟亮、姚鵬等涉案人員。
3名犯罪嫌疑人供述,他們的走私套路是:偽報品名,將真假油樣調包,騙取商檢結果,走私進口燃料油。據查,該批燃料油案值約3億元,涉嫌偷逃稅額近2600萬元。然而,這只是謝軍等人違法犯罪的一部分。2012年12月21日、12月24日,該公司曾委托青島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通過煙臺某報關行以“5-7號燃料油”的品名向海關分別申請保稅入庫燃料油32779噸和28364噸,存入煙臺某油庫。之后,他們精心設計、準備了假油樣,將商檢、海關提取的油樣調包,騙取到“5-7號燃料油”的品質鑒定,并從海關部門順利辦理了結關手續。該兩批燃料油合計約2.58億元,涉嫌偷逃稅額約2300萬元。
將燃料油走私到國內,需通過道道關卡,謝軍等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謝軍,涉案上海貿易公司負責人,整個走私活動的總導演。他以做紡織品和塑料進口生意起家,2008年底開始經營燃料油業務。2010年底,他與外國一家公司合作開展業務,從國外進口燃料油。通過正規渠道做燃料油進口生意,獲利有限,一心要賺取暴利的謝軍動起歪腦筋。
姚鵬,“80后”業務員,能說會道、精明能干,曾在房地產行業做銷售,被謝軍聘到公司主管燃料油進口業務。曹濟亮,謝軍多年的朋友,煙臺某油庫副總經理,分管生產、經驗豐富,成為謝軍的合作伙伴。
一天,謝軍向曹濟亮訴苦:“按照正規渠道繳納關稅成本太高,生意都做不下去了。要是換成別的燃料油品名征稅,就能省下很多稅款,你給幫忙想想辦法吧。”曹濟亮熟悉情況,也有人脈,就答應下來。
做國際貿易,檢驗檢疫是重要環節。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下屬鑒定機構負責船舶的檢疫、貨物的數量鑒定工作,而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下設的機電化礦輕紡檢驗鑒定機構則負責口岸商品的品質檢驗。為拉攏上述部門,謝軍為其中一個部門負責人的妻子安排了一個既輕松收入又豐厚的工作,該部門負責人(另案處理)很快被拉下水。謝軍又努力去“結識”另一部門關鍵崗位的工作人員,與他們稱兄道弟。
謝軍的公司并沒有燃料油進出口經營權,姚鵬聯系好有經營權的青島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幫忙代理進口,謝軍負責聯系外商、談好價格。他提前與國外商檢機構聯系,做通工作,讓國外商檢機構按照“5-7號燃料油”的標準出具了假報告。姚鵬聯系煙臺某報關行報關時,就掛上“5-7號燃料油”的名義。“5-7號燃料油”關稅較低,僅為實際進口燃料油的六分之一。為了巨額利潤,謝軍不惜以身試法。
每次油輪靠港前,謝軍都會提前給曹濟亮打電話,告知真實情況,讓其提前想辦法應對商檢。曹濟亮會幫謝軍提前準備好合格油樣,并安排下屬偷偷將商檢調取的油樣換成自己準備好的假樣品。由于船上風大,取油樣比較辛苦,商檢部門一些工作人員就不愿意親自取,而是在船附近等著,安排油庫工作人員去取,這正是偷換油樣的好時機。
每次燃料油成功出庫并售賣后,謝軍也不會虧待了“幫助”過他的人。據某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相關科室負責人供述,一條船鑒定合格后他能得到兩三萬元的好處費,僅2012年就收了20多萬元好處費。還有一位涉案人員供述,自己曾收到曹濟亮贈送的加油卡,每隔幾個月曹濟亮都會往卡上充錢,累計下來已充了7000多元。曹濟亮是整個走私環節中的關鍵人物,沒有他的全力幫忙,走私活動就無法完成。對這個“大恩人”,謝軍自然另眼相看。據曹濟亮供述,謝軍曾多次往他的銀行卡上打錢,粗略估算有200多萬元。
今年3月13日,煙臺市檢察院收到龍口海關緝私分局提請逮捕的卷宗材料和證據。辦案檢察官審查全部案卷、提審了犯罪嫌疑人后認為,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期間,謝軍在明知貨物實際品質的情況下,安排業務員姚鵬以虛假品質報告向海關進行申報,并串通曹濟亮等人調換油樣騙取鑒定結果,走私進口燃料油共計12.6萬噸,總案值約5.6億元,涉嫌偷逃稅款約4900萬元,已涉嫌走私普通貨物罪。目前,該案尚在進一步審理中。(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