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口市以《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為導向,按照中央8號文件精神和省《實施意見》要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作為事關國家發展、民族未來的戰略工程來抓,不斷創新學校教育模式、活化家庭教育形式、拓寬社會教育渠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三位一體”教育網絡實現全面覆蓋。
創新模式,加速道德教育與學科教育的融合
學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龍口全市各中小學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堅持“梯次遞進、分類施教,學科滲透、德教并重”的原則,結合青少年的年齡層次、心理特點、接受能力和發展規律,實行分階段、分重點、分內容、分方法的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方面,形成梯次遞進的教育結構。在學科教學中,各學校將德育工作納入了教育教學評估體系,利用語文課、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和中學思想政治課,將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貫穿和滲透在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建立健全并實施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活化形式,鞏固家庭教育的基礎地位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全市現已建起家長學校353所,其中省級優秀家長學校1處,煙臺級家長學校5處,龍口級優秀家長學校20處,聘請了100多名優秀德育老師、老干部任家長學校教師,倡導科學家庭教育理念,推廣家庭教育成功經驗,提升了家庭教育的層次和水平。依托家長學校這個載體,組織開展了“家庭才藝表演”比賽、建立家庭互助隊、“好家長、好兒童”評選、“小公民道德建設”、“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雙合格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以及“和諧文明家庭”、“和諧文明學校”和“新二十四孝賢”創評活動,強化了家庭的團結意識、父母的關愛意識以及子女的孝德意識,進一步增進和密切了家長和子女的情感聯系。
拓寬渠道,提升社會教育的承載能力
龍口市截至目前共建立青少年活動中心和鄉村少年宮27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處,國學中心1處,各類校內外實踐基地1200多處,新建、改建、擴建了一批高標準的社區活動室、校外活動場所、綠色上網場所、“少兒之家”等課外活動場所,農村文化大院和中小學操場、活動器材也全部向未成年人開放,進一步提升了各類社會活動的承載能力。在隊伍建設上,全市1萬多名社會志愿者和1600多名“五老”志愿者為了社會教育注入了強大力量。借助人員、資源的優勢,成立了以優秀教師、優秀家長、五老人員、家庭教育專家為骨干的“家庭教育宣講團”,將家庭教育列入全市思想道德流動講堂活動之中,兩年來,共演講70多場次,受益家長3.7萬多人。組織開展了“遠離網吧、走進書屋”青少年讀書活動、“認知歷史傳承文明”主題教育活動等各種吸引力強、導向性強,健康向上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彌補了家庭、學校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盲區,實現了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無縫對接。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