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不久到龍口市一些鄉鎮走訪,發現不少企業都遭遇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用工難”:帶著數百個招聘崗位外出招工,結果鎩羽而歸;因為缺員,守著訂單,生產線卻開不起來。許多企業迷惑不解:都說“就業難”,為啥我們遇到的卻是“用工荒”呢?對此,我認為,不是用工難,而是用工的軟、硬環境還不夠。
隨著社會的發展、制度的健全,“用工荒”出現了新的背景。首先,“用工難”暴露出以往一些企業用工不規范的問題。有的企業未按規定簽訂勞動合同,不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甚至隨意加班卻不支付加班工資,導致企業對勞動者沒有吸引力和約束力,一旦市場形勢不好,員工就會立馬走人。
其次,“用工荒”暴露出企業生產技術含量低、產業落后的問題。從實際情況看,“用工荒”大多發生在一些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企業用工多,產品是大路貨,靠勞動力成本低才有競爭力。
再次,發生“用工荒”的企業大都遠離城市,位于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不發達的地方。“用工荒”暴露出保障制度不力、城鄉差距大、農村基礎設施配套不足、環境沒有吸引力的問題。
我認為企業方面,首先要積極開展產業升級,發展引進用工數量少、員工層次高的高新技術產業;其次要主動轉變用人觀念,在嚴格執行勞動法規的同時,摒棄勞動力便宜的短期用工觀念,真正把員工當成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努力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提高員工幸福感、歸宿感,讓企業與員工之間建立持久穩固的依存關系。政府方面,破解“用工荒”要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速度,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完善生活、教育、文化娛樂等配套設施,提升鎮村生活居住環境和質量,解決就業者的后顧之憂。
因此,在處置“用工荒”的問題上,不妨從善待工人、民工做起,多給他們一些歸宿感,讓工人快樂工作并有尊嚴、有錢掙。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