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那年。父親和母親一起把我送到車站,一直看著我上了車,車開了,他們才轉身坐上三輪車,回到鎮上。那時還不太懂,父親究竟有多愛他的子女。那十五年,與他們真正生活在一起,僅僅是最后那三年。那三年,是青春萌動的時光,也是開始漸諳世事的歲月。父親坐在空空的柜臺,看著街上人來人往,卻不曾有人為他的生意而佇足時,他的心里,該有多么煎熬和受傷。
然而那樣的時光總算還是過去了。十多年后,父親有了自己的房子。他歡喜的按母親想要的家,裝飾了這個新房子。以前不會說多回家看看,是因為家徒四壁。而現在,他常常在電話里念叨,有空就回來吧,反正有房子住。
這不是父親想表達愛的方式。他只是想告訴我們,他有能力來愛我們了。
然而年長的我們并不愛回家。或者說,不能總是時時刻刻想著回家。工作很忙的。有些忙是必須的。你停了下來,別人追了上去,于是你想要追上別人,就要花費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時間,才能做得到。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功利,越來越盲目的只需要一個結果,而不管這個結果是用什么方式得到的。這個世界也開始變得更加乏味和麻木,每個人好像都有點像行尸走肉般,不必分清方向,不必堅持自己的意見,順大流走,或者,只是聽從指揮,一二一,一二一,就這樣走,就可以了。然而你回到家里,發現也有一些東西不太對勁。你不明白為什么買的東西并不是你想要的。你也不明白為什么你其實很愿意回去十五年前你離開的那個小鎮。你甚至愿意為他們的幸福做出你的努力。
但是。父親是不愿意回去的。那里有他痛苦的回憶。那段歲月,像別人所輕描淡寫的“窮矮銼”,在他的記憶里,是一顆很難很難被清理出來的釘子。他寧愿不再去談及那個傷口,寧愿它一直就在那個地方,只要它不再動彈,不要對他現在的生活有影響就可以。
所以。父親會對我提出的“回鎮上看看”的想法,完全否決。是的。理由是正確的。那個鎮上,沒有什么值得我們留戀的東西。人,沒有,都搬走了。物,也沒有,房子賣掉了。如果回去,還得借住在別人家里,那這樣,意義又在哪里。
后來我想,大概是我想家了。我想的是那個生活了十五年的家。我不在乎那時與我一起生活的人是誰,我在乎的是那十五年時光里我擁有的自己。我不要這個新家,是因為我對它完全沒有感情。我不要留戀城市的生活,是因為它慢慢讓我看見一個丑陋的不再天真的自己。
保有天真是困難的。因為會被人說你長不大,你太孩子氣。于是,慢慢的放下,也慢慢的遠離了最初的自己。
記憶。在虹影看來,她的小小姑娘也是她不可磨滅的段落。她記得清晰、坦然、從容而婉轉。她記得那些歲月里她的模樣,和與她生活的他們的模樣。因為記憶清晰,所以果斷有力,更具份量。
雖然不能再回到過去。也無法回到過去。卻知道可以做回想要的那個自己。
于是,2012,選擇了背包旅行1個月。
謝謝。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