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渴望得到愛的孩子所采取的手段基本沒怎么變——要么任性撒嬌,要么相反,用乖巧可愛的方式來博取愛。孩提時代的我選擇了后者,我彬彬有禮、對人和善,性格開朗、待人熱情,但是,我絕對不會讓別人看清自己的本性。”—— 《死亡之海》[《思念》的一個故事]
一個短篇小說集,每個故事不過短短幾十頁。情節并不復雜,卻意味深長。
《死亡之海》講述了一個日劇里很常見的師生戀。他們有著造成各自怪異性格的家庭原因。
他是父母因意外而早逝的孤兒,她是被母親用來當做敲詐別人的工具才決定要生下來的孩子。
不管是用平和還是用激烈的方式來掩飾自己受創的心靈。他們還是很快就在彼此身上發現了相同的氣息。也很快就相戀了。
三年后,戀情曝露,揭發的人是她差點酒精中毒致死的母親。在校長的:要工作還是要分手的質問下,他理智的選擇了與她分手。雖然口頭上告訴她說,這只是暫時的。但他內心也在猶疑,她和他之前交往過的女人會有什么不同?那時他無法想到,在安靜接受他分手決定時候的她,已經在心底做出了以兩人的死亡來結束這段“愛情”的決定。
結果,就像《胭脂扣》里的如花。她微笑死在他懷里,不知道他最后活了下來。只不過他不是十二少,不是茍且偷生而是在醒來后決定自殺。他對救了跳海未遂的他的陌生少年講述了他和京子的故事,并在少年指出,事實可能是京子一手計劃好的謀殺時說:“在這個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按道理來的。不管這是偶然的交通事故也好,還是京子設計好的也罷,總之,隨你怎么說都無所謂,但是,我仍然要向京子道歉,我想向她道歉。”
而整篇小說最觸動人的話之一是少年的回答:“她在她的世界里愛著你,這是毋庸置疑的,對吧?這跟你在你的世界里愛著她一樣,也是毋庸置疑的。在她的世界里的你,并不是你本人,同樣在你的世界里的她,也不是她本人,這并不是誰的錯,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所以你的死并不能掩蓋這種事實,死亡沒有任何意義。”
在故事里,主人公“我”和京子都有過這樣的表達,當他們把自己父母意外亡故,或私生女的身世告訴給朋友們后,年輕的朋友們很難用一笑而過的豁達態度去看待這些事情。
身世是令他們接近的直接原因,也是決定他們無法真正相愛的原因。他們都習慣了用偽裝的自己去面對世界。在他們偽造的世界里,他們是相愛的。所以在他用好聽的話哄她說,暫時分開一陣子再交往時,她的眼睛里沒有笑意。她是清楚的,人心是多么不可靠啊。他打破了他們之間虛假的美好,于是她決定,要在重新跌進冰冷的現實之前,消滅掉真實存在的彼此。寧愿用死亡令自己凝在“被愛”的一瞬。
“你就那么痛苦嗎?”“你得不到她的愛你這么痛苦嗎?”少年說。
“你是不想解決吧。”少年繼續說。
“說實話,我已經厭倦了自己不被別人接受,自己也不能接受別人的狀況。”
“這,的確不是成年人應該說的話。”“我”這樣說。
“那么,你能告訴我我嗎?我今后應該怎么辦呢?”“我”這樣問少年。
“大叔,你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下去,不僅是你,所有人都一樣。”少年最后回答。
此刻,“我”終于想起了少年是誰。少年就是突然沖到他父母車前,引發車禍的那個小孩子。在葬禮上,那小孩緊咬著嘴唇,仿佛在克制什么,或許根本無法克制住。而這時,那孩子已經變成了“我”眼前的少年。少年說:“我要回家了。”
想起故事開篇少年曾說:我就住在這附近。現在我們終于像主人公一樣明白了,少年的“家”,原來就在這黑色大海的某一個地方。
故事的結尾,“我”把自己的裝飾眼鏡丟進了火里。頭腦不再麻木,背對著黑漆漆的大海,邁開了步子。
不管曾經受到多么巨大的傷害,也要勇敢地,用真實的自己去生活,去面對,去愛吧 …… 因為,大家都是一樣的啊。
我們總習慣在受到傷害后藏起真實的自己,為了避免傷害,選擇用戴裝飾眼鏡一樣的方式去掩飾自己的真心。但難道心里就不清楚知道的么?這樣不敢投入去付出、去愛的自己,是無法得到長久的戀愛的。
我們都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世界卻由每一個我們構成。
我們并不奢求遇到的每個人都為自己摘下他們掩飾真實情感的面具。自己也同樣做不到愛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但若想愛一個人,請勇敢的表露你的真心。
因為,只有真實、不怕傷害的付出,才會擁有真正的“愛”。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