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不憤怒,于是許多刻薄的話沖口而出,但有些話真正的傷人,譬如愛情里,最刻薄的永遠不是“不好意思你來晚了”,而是“親愛的,人都是會變的”。
周克華終于當街被斃,那個出現在全國大街小巷通緝的臉,上面有雙疑惑的小眼。如今舉國上下應該忙碌處理小廣告一樣撕那些通緝紙吧!上班前把廣州所有的報紙瀏覽一遍,當天的頭版的全是他,只是比起通緝照,被公開的其余照片顯得兇惡而不近人情。媒體挖掘他的故事,大大的標題:“本來是一個乖順陽光的孩子,后來越來越內向,這是為什么?”
把愛情和槍斃犯聯系在一起,有種暴力美學的意味。不過但凡觀察一個人,我們常不外乎簡單粗暴地概括:“人都是會變的,”然后不去多費腦細胞了。
人不能兩次跨進同一條河,腳踩到一模一樣的葉子,朋友更有句名言,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味道的番茄炒蛋。“變”,宇宙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許久不見的人突然成了個新人其實是必然。譬如,小學女同學曾經帶著啤酒瓶一樣眼鏡說話害羞細聲細氣,多年不見,轉身一變成為電視節目數一數二的大胸美女主持。
其實,最觸目驚心的恰恰相反,是一路陪伴,卻在突然之間驚覺怎么不見了原來的那個人。
愛人啊!當初不管你什么樣子,愛上了就愛上了,刻下了模子般,你變了怎么不知會聲?還是原來那個少年早已死去?
“親愛的,人是會變的。”
你說得輕描淡寫,那當初誰在日記里為我肝腸寸斷的?誰發誓要愛我直到海枯石爛的?做不到,當初干嘛來惹我。
書里的心理剖析簡直像個漩渦,引人入戲,最后幾乎快以為自己人近中年與丈夫的感情進入平淡如水的無望里。
終于從書里情緒爬出,23歲的我,對感情還有許多期待的。樹的父母也如書中已近六十,西班牙人的生活習慣用句流行的俗語形容就是:有愛(動不動就是親吻擁抱)!不過,最浪漫的還是安德里克常常會騎摩托車接瑪利亞下班,兩個人就買個三明治,然后去看電影,回來路上再兜個風。既省錢,又浪漫啊!
我常看著他們,再看看電腦前敲打鍵盤的樹,悲從心生,真是應驗了書中的說法,我們六十歲的時候,會不會他一臺電腦,我一臺電腦,面對面玩魂斗羅呢?噢,突然明白三毛去撒哈拉是 make sense 的了!這樣荷西就不會玩手機里的憤怒小鳥,也沒有電腦,安安心心上班,早早回家來。但這樣荷西開心嗎?
算了算了,大男孩還是野生的好,他要做什么就讓他去吧。在家里坐久了自然要出門,出門久了也自然要回來吃飯。而且都說了是大男孩,不長大才好玩呢!
打開這本書開始讀的時候,我正在下電梯,一直到走到小區門口,已經讀了大半,從一開始就自來熟(真喜歡這樣的書,現實生活里,也喜歡這樣真性情的自來熟之人)。
朱天心,不好意思啊,把你這本花十年功夫寫下的書讀得“輕”了。誰叫全書用的是第二人稱寫的,讀起來像是自己人一樣。
中年女人看下一代的愛情,用“人類因此快要滅絕”來表達不解(女兒和男友窩在屋內看卡通吃爆米花,一點都不浪漫)。其實,反而我們更容易愛到老死啊!因為從一開始我們就看遍了愛情的真相,哪里像過去霧里看花。我們不寫詩,想要在一起一個簡訊就搞定;我們不再動筆寫日記,在社交網站好不容易宣誓完愛,分手了立馬刪賬號,什么都不留。其實,我們變得快,也是因為世界變得快,Ipad2 垂涎很久沒入手,立馬又出了3,不跟著變就沒法活啰!
書的封面,落寞地寫著“終歸就是不愛了”。其實,我們早就知道這個道理。(而且是在十幾歲的時候,比你們早了五十年)。
讀完小波的《愛你就像愛生命》,我好奇,如果他還在,他們的愛情是否依舊?還是…
“親愛的,人是會變的。” 冷漠且決絕,人就是這樣無恥無節操的動物,談什么道德!
愛情里最刻薄的話
標簽:愛情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