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先生致電本報讀者熱線稱,他高祖父那一代(約在清朝末年)從黃縣(即龍口市)闖關東到吉林蛟河,距今約有120多年,希望能幫忙尋到同族人。昨日,記者采訪獲悉,馬先生提供的字輩譜為“興、振、廷、起、文,榮、桂、殿、鳳、福”,與龍口市馬姓人口密集的9個村莊字輩譜不同。
高祖闖關東距今120多年
馬先生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他今年都快60歲了,在某保險公司高層任職,事業小有成就,年齡越大,尋根的想法愈發迫切。“從小聽爺爺說老家在黃縣,但具體是哪個鄉鎮、哪個村,就不知道了。”馬先生說,清朝末年,迫于生計,高祖父闖關東到吉林蛟河市,此后再沒有回過故鄉。
馬先生向記者透露,他這一支馬姓字輩譜為“興、振、廷、起、文,榮、桂、殿、鳳、福”。“從高祖父闖關東到現在也有120多年了,這個字輩譜也是祖上傳下來的,年代久遠,希望能借助媒體尋到本家。”馬先生說。
龍口一馬姓字輩譜僅4字相合
昨日,記者通過龍口市相關部門查詢獲悉,龍口馬姓分布在81個村莊,其中世代居住且馬姓人口密集的村莊有9個,現存族譜(家譜)4本。比照核對字輩譜,記者發現,龍港街道后馬家村字輩譜排序為“興、尚、玉、文、殿,丕、鳳、田、廣、兆”,有“興”、“文”、“殿”、“鳳”四字一致,其余村莊字輩譜均大異。
經查證,諸由觀鎮莊頭村馬氏族譜最具參考價值,該族譜不僅詳細記載了該支馬氏后人的輩分排序,而且還是最早記錄龍口市馬氏來源的族譜。據該族譜記載:“馬氏先祖始于明朝成化年間從青州府關馬家疃遷于黃縣城東北諸由莊頭村居住(屬明朝移民時期)。”
該族譜同時還記載:“其時兄弟三人:文有、文忠、文進。之后有三代祖先無輩分排序。在這三代祖先之后才從守字輩排序至今,出現各個分支的馬氏族譜,但普遍認為這三代祖先是馬氏家族共有的祖先。馬氏家族相衍二十余代,五百余年。一百至二百年前,村中已容納不了這么多人,再因貧窮而外出經商及闖關東者甚多,導致族人普天四散之,外出落戶人口可達幾萬人。”據上述記載,推斷諸由觀鎮莊頭村為龍口馬姓最早聚居的村莊。
如果您有線索,可致電96110或18053576672。
■相關鏈接
山東馬姓的發展繁衍
山東馬姓起源于明朝洪武至永樂年間的民族大遷移中,鑒于元末十幾年的農民戰爭,造成中原一帶人煙稀少、田地荒蕪,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先后8次從山西洪洞等地組織大規模移民活動。
據查,山東馬姓一世祖為馬飛興(也有資料查明為馬文英,詳見《山東文獻集成》中的《馬氏家譜》),系始祖趙奢五十一代孫,一世祖馬飛興曾為明太祖太醫,后任山東青州知府,自此馬姓開始在山東繁衍發展。馬飛興三位夫人共生十子。張氏生四子:神寶(遷居開州)、至寶(遷居濮州)、貴寶(遷居曹州)、通寶(遷居徐州)。干氏生一子名汲,住曹州。杜氏身下共五子:福寶(住青州)、祿寶(遷居萊州)、禎寶(遷居登州)、祥寶(遷居兗州),義子榮寶(遷居濟寧州)。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