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七夕”,龍口市民孫靜自己動手做了30多串巧果,除了給女兒留了幾串,基本上被朋友同事一搶而空。
孫靜1982年生人,女兒淇淇今年5歲。孫靜的童年基本都是在龍口市東江鎮九南村的姥姥家度過?!捌呦Α睂τ诋數厝藖碚f是個挺重要的節日,無論白面多么“金貴”,姥姥總是要給孩子們做幾串巧果的。孫靜有印象的就是自己五六歲的時候,姥姥做的巧果是村里最漂亮的。家里的??ㄌ貏e精致,花樣兒有魚、蓮子、小花籃、蟬許多樣式。巧果炸出來,只有大拇指頭蓋那么大,再用線串起來,家里的小孩子們每人都會分到兩串。“那是稀罕東西,一般不會分給別人吃。”孫靜記得,兩串巧果一般吃一串、留一串。留下的那串掛在家里,一直會掛到臘月三十過大年,這天晚上炸面果子的時候,再把巧果洗洗重新炸了吃。龍口當地風俗,還會把巧果包進餃子里,誰吃到了,那就是來年的福氣。
心靈手巧的孫靜繼承了姥姥和媽媽的好手藝,做巧果那是不在話下。今年她從8月9日就動手做巧果了,因為??ㄌ貏e小,做起來其實并不容易?!耙娜硕?,聽說我會做,都想要個兩三串回家給孩子。”
孫靜說,現在連賣巧果模卡的都少了,做的人就更少。她改良了方子,把豬油換成了新西蘭進口黃油,普通面粉換成低筋面粉,糖的分量也少,只起到提味兒的作用。這樣巧果的口感更適合老人和孩子。最開始做的17串被好友瓜分一空,昨天她又加做了一些送人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