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絳水河改造工程雙擁橋南現場,合頁壩壩底板初具規模。該工程具蓄水功能。這是市水務局圍繞水資源、水生態、水工程、水管理、水景觀五大體系,科學開發利用水資源與水生態的縮影。
節約保護水資源,實現生態文明發展。該局倡導節水型生活,促進優水優用、一水多用,完善市、鎮、村多層面節水體系;對絳水河、北馬南河、平里院河等河道,疏浚河道、整治岸坡、建設攔水設施、修復生態,打造生態水系;建設黃水河、泳汶河、王屋水庫、北邢家水庫等骨干水系、水域生態,治理黑山河、東營河、盧山小流域,完成治理面積334平方公里;實施膠東引黃調水干線及配套工程,構建本地水源和引黃調水“雙水源”保障體系。
推進水利建設,實現資源永續利用。建設污水處理廠,敷設排污管網,規劃建設開發區、泳汶河及下丁家污水處理廠,日增污水處理能力5.25萬噸;推進高效節水灌溉試點縣項目,到2015年,建成高標準節水灌溉面積8.46萬畝;加強水資源管理,執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市年取水量控制在1.35億立方米以內。
“除水資源、水生態、水工程、水管理外,我們還加強水景觀建設,重點抓好王屋水庫國家級水利景觀區和北邢家水庫省級水利風景區建設,提升景區建設管理水平。”該局局長單承瑜表示,下步,他們將圍繞上述五方面,寫好“生態”水文章,力爭2015年底前,建成省級水生態文明城市。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