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從市農業局獲悉,全市目前有38家企業115個產品通過有機、綠色或無公害產品認證,總數居煙臺各縣市區之首。這些,都歸功于生態農業建設。
為發展生態農業,市農業局以農業標準化為核心,以“三品”認證為主線,建成北部沿海水產、防護林觀光生態農業區,中部平原糧食、蔬菜、畜牧、加工業生態農業區,南部山區丘陵林果、旅游生態農業區,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三統一”。
推廣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推進保護地設施栽培、雙減雙保、果品套袋、果園生草、燈光、網護等工程,推廣果樹病蟲害農藥減量控制、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保證農產品生產環節質量安全,達到無公害生產標準。
生態養殖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堆積發酵動物糞便,既滿足糧食、水果、蔬菜等農業生產用肥,保證養殖廢棄物無污染,又增加養殖場戶收入。生豬養殖場和繁育場產生的污水,灌溉農作物。目前,我市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97%。
發展循環生態農業節能減排。推行農戶用沼氣微型循環模式,解決廁所衛生、畜圈衛生、秸稈氣化、排除污染、庭院綠化及利用太陽能等問題,實現生物質能的生態循環利用。利用農作物秸稈喂牲畜,牲畜糞便變成沼氣,沼氣用來做飯、照明、取暖,沼液、沼渣還田施肥,建立資源循環利用的生態養殖模式。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