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名詞解析:
暖冬這一名詞,以往氣象學上沒有定義,是近幾年氣候變暖而產生的新的氣象名詞,參考氣象學上的暖流、暖鋒、暖氣團等概念,中國氣象局氣候專家,把冬季冷暖這一現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區域整個冬季(全國范圍冬季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氣溫高于常年值或稱氣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開始我國根據WMO的規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為常年值)時,稱該年該區域為暖冬,否則為冷冬。按此定義,我國自1987年至2004年連續18年冬季平均氣溫高于1961-1990年氣候平均值,即-4.7℃,故可稱連續18年發生了暖冬現象,若按新的1971-2000年氣候平均值,即-4.2℃,而1995/1996年和1999/2000年兩個冬季的全國平均氣溫分別為-4.3℃和-4.4℃均低于新的氣候平均值,就不能算暖冬。故按目前標準更科學的說法2004年是連續第4個暖冬。
最近某些媒體記者報道的“整個冬季的氣溫平均值偏高0.5攝氏度以上,稱暖冬”的概念是不正確的,如果按此定義,1995/1996年冬季和1999/2000年冬季,無論按新的,還是舊的氣候平均值,均達不到暖冬標準,也就不存在連續18個暖冬 !
暖冬的概念具有嚴格的科學定義,是否暖冬一定要看整個冬季的全國平均氣溫是否高于常年值。所以冬季里某一時段出現氣溫偏高(相對暖和)時,就說是暖冬,另一時段氣溫偏低(相對寒冷)時,又說是冷冬,那就出現一個冬季既是暖冬,又是冷冬的笑話了。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