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片濕地區域,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協同作用,每天對黃水河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進行深度處理,可以將污水處理廠一級A類再生水提升至地表水Ⅲ類。”昨天,在位于諸由觀鎮后柞楊村西的黃水河生態濕地,市水務局副局長王運光告訴記者。
在人工濕地現場可以看到,這里栽種了鳶尾、水蔥、香蒲、蘆葦、睡蓮等多種水生植物。“這些植物凈化污水的能力很強,污水中可溶性有機物通過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后,被分解去除,污水給植物提供養分,植物凈化污水,一舉兩得。” 王運光表示。
黃水河生態濕地項目從去年開始建設,總投資6000多萬元,是我市為改善黃水河水生態環境、保持河道生態基流、補充流域地下水而實施的重點項目。項目正常運行后,原址空地坑塘處將形成170畝的綠化濕地區,年入河補源水量達1000萬方,實現再生水利用,有效緩解區域水資源緊缺狀況,改善周邊水生態環境,具有突出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人工濕地具有強大的生態凈化作用,被稱為“城市之腎”。記者從市水務局了解到,推動人工濕地建設,是我市確保完成全市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強力措施之一。近年來,我市在有條件的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口、河道岸線建設人工濕地,進一步消減入河污染物,逐步恢復河流水生態功能。市水務局局長宋明德介紹,除了基本建成的黃水河生態濕地,我市還準備建設泳汶河生態濕地,為改善全市水生態環境發揮積極作用。
即將啟動建設的泳汶河生態濕地工程位于泳汶河東岸、港城大道北側,占地面積112畝,工程估算投資7000多萬元,距離下游泳汶河污水處理廠8.5公里。計劃將泳汶河污水處理廠尾水通過管道提升至人工濕地,由地表Ⅴ類水經人工濕地處理后,出水指標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具有治理水污染、補充地下水、改善區域水環境、形成城市濱河景觀的功能。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