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徐福街道四農社區。
村民來來往往,忙著搬家。這些人中,就有52歲的肖貴來。
一大早,吃過早飯,肖貴來就騎著三輪車往村北的新家趕。車后斗裝的是頭天晚上和妻子收拾好的小家什。
迎著朝陽,肖貴來來到自家樓下。
樓棟單元門口,不少村民已忙得不亦樂乎。肖貴來和鄰居打著招呼,不忘往樓上搬東西。在西城區工作、已成家的兩個兒子,把周休安排在昨天,專程回到四農村,幫他們搬運大件家具。
肖貴來告訴記者,村里分房是公開抓鬮,全村人不論是誰,不搞特殊。肖貴來抓的是6號樓2單元5樓,近85平方米的房子外加50多平方米的閣樓,很寬敞。另外,村里蓋有老人樓,50平方米左右,也是抓鬮。
走進肖貴來家,只見新家具組裝完畢,而舊家具都被“請”上閣樓。“新家新氣象,圖個喜氣。”肖貴來告訴記者,村里給所有住戶刮大白、鋪瓷磚、安門窗,他就添置了新廚衛、新家具。另外,樓上水、電、暖、氣、太陽能等一應俱全,不少村民直接把家具搬進去住。
從肖貴來家閣樓望下去,四農社區到處都是忙著搬家的村民。據肖貴來介紹,7月26日村里組織抓鬮后,擁有500余戶、1000余人的四農村沸騰了,這一個多月來,村里都很熱鬧。“現在,有不少人已經住進來了。本來安排的是9月份抓鬮,但7月老下雨,老房受潮沒法住人,大家都要求提前入住。”肖貴來笑著告訴記者,“人家柳海去年過年前就搬了,官曲、草泊也在搬。”
“差不多了,俺馬上也能住了!”看著新樓房、新家具、新廚衛,肖貴來喜不自禁,倒上兩杯清茶,招呼記者喝。“真沒想到,50多歲了,還能住樓房。”
肖貴來可能不知道,為讓村民沒后顧之憂,街、村兩級想方設法讓村民增加收入,解決住樓后生產生活問題。
正在走訪村民搬遷的徐福街道黨工委書記成寶功告訴記者,包括四農村在內,街道年內要完成搬遷2000多戶。而在社區建設前,他們就積極探索,嘗試采用集約化流轉經營社區土地、發展高效農業的方式,讓百姓以復墾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再由合作社統一租給有實力的公司,從而確保農民土地有升值、收入有保障。經過多方考察,該街道已與北京康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復墾土地上種綠色富硒農作物。該公司雇用村里富余勞動力種植,額外增加農民增收。
成寶功說,下步打算與德企合作,建立養殖、屠宰、加工等相關產業。同時,規劃建設四農工業園,最大程度解決四農、草泊、柳海、官曲等搬遷村富余勞動力。“讓大家有活干、有收入、有保障,真正讓群眾上樓不愁、吃穿住用無憂。”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