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山做起,讓老年人活得更有質量,更有尊嚴,更有空間,更有樂趣。”走進南山老年大學一樓大廳,這開宗明義、提綱挈領的寄語,彰顯了南山人發展老年事業的初衷和境界。
九十多歲的李耀國老人是原韓家洞村的村民,有五兒兩女,其中一個六十多歲兒子有些智障,他曾擔憂自己百年之后沒人照顧這兒子。并入南山后,其他六個兒女都住進了新樓房。按照南山規定,他那有些智障的兒子可以住進南山敬老院,但老人愿意給公司添麻煩,也不舍得和兒子分開,于是爺倆一起住進了老年樓。對于現在的幸福生活,李耀國老人很是感慨,“這樣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據南山熱電廠員工韓立棠介紹,并入南山之前,他鄰村有位70多歲的老太太,2006年時,由于腰椎管內長瘤,壓迫下肢神經導致不能下地,一度心灰意冷失去了生活信心。2007年當聽說即將納入南山的消息后,她急切地問,“老韓啊,你說句心里話,我還能活幾年?我還能趕上去南山住樓享福嗎?”納入南山后,老太太做了治療手術,身體康復以后還親自去參加了2009年的長壽文化節。“手術花了幾萬,但除去合作醫療報銷的,除去居委會報銷的,自己連吃帶喝才花了不到一萬塊錢。前幾年心想不如早早死了好,現在托南山的福,怎么說也得再多活幾年享享福!”
現住南山怡樂小區的王玉文,原來南張家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在南山成立老年協會的時候,有些文藝天賦的她踴躍報了名。在參加廣場演出時,她經常表演秧歌《王二小趕腳》中的“小毛驢”。雖然演出排練很辛苦,但她卻很享受其中的快樂,“相比過去面向黃土背朝天的干活,這點苦算什么?以前莊戶人哪有時間和心思干這事?能給別人帶來快樂,讓我覺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實。”南山成立老年大學后,王玉文又報名參加了民族舞蹈班。
南山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范廣祝表示,目前社會上的老年大學一般都是國有企業或者政府財政撥款性質,民營企業獨立投資辦學的幾乎沒有。拿南山老年大學來說,大多數專業課每學期的學費是120元,電子琴、二胡、琵琶等專業每學期150元,學費最貴的揚琴、古箏、鋼琴專業也不過是300元。學員學費甚至都不夠班車運行費用,更不用說教師工資等其他費用開支了。從企業追求經濟效益的角度來說,辦老年大學是虧本買賣,但南山集團考慮的更多是社會效益,目的是為了滿足南山居民和南山業主的精神文化需求,帶有社會福利性質。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