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國首個低碳日,記者分赴相關單位,圍繞能源緊缺體驗和綠色低碳生活采訪了部分機關工作者。
低碳出行是件很快樂的事
“在家沒想到能下雨,一下公交車發現下大了。”昨日早晨不到8點,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員劉鵬飛一下2路公交車便一溜小跑跑進樓內。劉鵬飛家住東城,平時多數時間坐公交車上班,“節能環保還方便。”
市編辦的呂明智也是“節能”出行的踐行者。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呂明智便放棄開車,選擇步行上下班。“步行既可節能減排,又可鍛煉身體,一舉兩得。”呂明智說,只要是天氣條件允許,他每天早晨都從財源小區步行至行政中心,用時45—60分鐘,有時還約上朋友一起走。
盡管住處離單位不止五公里,但只要時間充裕,司法局律師科姜廣怡都會步行上班。“活動活動挺舒服的。”姜廣怡笑著告訴記者,走段路再爬幾層樓,整個人都會覺得精神很多。
節能環保體現于點滴生活
談及“低碳生活”,劉鵬飛笑著說,其實低碳節能不僅體現在步行或乘公交出行,更在于生活細節,平時不管在家里還是單位節省打印紙張,隨手關閉電源,節約用水,都是低碳節能的表現。
姜廣怡桌上的打印機,都設定在雙面打印上,一些需要隨筆記的東西,她都寫在用過的紙張上。姜廣怡住在城郊農村,在父母的影響下,每當雨天,她都會在院子里放上幾個大盆接雨水,用來澆花、沖廁所、拖地。就連家中洗菜、洗衣服用過的水,她都會二次利用。每年夏季,姜廣怡都很少開空調,熱急了,就吹一會兒風扇。只要太陽能的水是熱的,她就不使用天然氣和電熱水器。
說起“節能宣傳周”,呂明智認為,關鍵是日常辦公和生活中養成節能習慣,讓節能存在于每個人的生活細節中,形成長效機制,生活才會更美好。
綠色生態還靠大家一起來
作為市機關事務管理處的工作人員,盧曉鈺參加過多次節能宣傳周活動,“我覺的不光自己做到環保,平時也要提醒身邊人養成好習慣。”與朋友吃飯,她會提醒大家點適量的菜,吃不完會堅持打包,在單位餐廳也一樣,她都是和同事拼飯。“一份菜不夠,兩份菜又吃不完,便兩個人買三份菜,拼著吃。”
市機關事務管理處的趙宗梅早就行動起來了。前段時間,她把家里的窗玻璃全部換成了雙層中空的,冬天保暖,夏天隔熱,基本不用開空調。廚房里直流式水龍頭改成噴灑式,刷碗省時省水。工作多年,她早把單位當成了家,一看到沒及時關的燈,她都會關了。“好多次,我還在廁所,趙姐‘啪’地把燈關了。”同事劉靜“抱怨”道,“不過,在趙姐帶動下,我們現在都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了。”
【龍口新聞】綠色生態 從點滴做起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龍口網 » 【龍口新聞】綠色生態 從點滴做起
標簽:新聞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