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堅信“農村的根本出路在發展經濟,群眾看你書記主任,不是看你說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尤其是看你能不能帶領他們致富。”
他認為“能不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是群眾衡量村干部的標尺,為群眾辦好事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
他是蘆頭鎮麻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麻名萱,從發展工業帶領群眾奔小康,到建設社區改善村莊大環境,他讓一個昔日出了名的窮村,一躍成為全市聞名的富裕村。
“麻家模式”走出新路
人多地少,算上宅基地,全村不到2000畝地,就算是為數不多的農業用地,土質還不好,系老河道改造而來,一锨下去全是沙。多年來,麻家村面臨的就是這樣一個客觀自然條件。在傳統的農業社會,麻家村先天不占優勢,只能靠天吃飯。
而在改革開放以后,麻家村有了求變的機會,這一變,變出了麻家村的一大特色———村里專門設置了一個分管工業的副書記,這一職務便是由麻名萱擔當,此時是1982年。
上任之后,麻名萱大刀闊斧地在村里發展工業項目。起初,辦工業的目的純粹是為了讓村民有活干,全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麻家村先后辦起了開關廠、鑄造廠、暖氣片廠,此后,為了解決村里婦女的就業問題,又辦起了紙箱廠、泡沫廠。1991年,麻名萱上任村黨支部書記,他繼續強化“以工帶富”的發展戰略,村內企業最多時達到12個。
工業興村的理念改變了麻家村,也改變了麻家村人的生活,在多數村莊仍然在依靠種地過活的時候,麻家村的經濟迅速崛起,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
上世紀90年代,由于存在產權關系不明晰等問題,以鄉鎮企業、村辦企業為代表的集體企業進一步發展出現了瓶頸,此時,麻家村的企業同樣沒有擺脫這一魔咒,但在此情況下,麻名萱沒有像絕大多數地方那樣,將企業在改制的洪流中一賣了之,而是以租賃、承包的形式進行了改制,這其中,沒有發生資產改變,廠房、土地依然屬于村集體,麻家村則收取租賃費、承包費。麻名萱將這稱作企業改制的“麻家模式”。
時過多年,如今,許多將企業直接賣掉的村莊錢花光了,而企業已經易手,村里再無資源可用,曾經一度輝煌的村莊開始走下坡路,而麻家村卻沒有如此的擔憂,“麻家模式”讓村集體資產有著持續性的增收。“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論怎么變,我們的老本在這,企業的產權依然歸村里。”麻名萱說。
“全民公決”建設社區
17棟5層高的樓房整齊排列,樓房周邊路面全部硬化,樓前樓后綠地紅花,昨天,抱著孫子走在麻家社區的韓瑞文臉上溢滿了幸福的笑容。“我們也能和城里人一樣住上樓了,小區環境好,各方面配套又齊全,對我們來說非常方便。”韓瑞文說。
和韓瑞文有同樣感受的,還有另外600多戶麻家村村民。平房變樓房,村民變居民,作為全市首批進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村莊之一,麻家村的1600多名群眾已經切實感受到了住樓的好處。
最近幾年,我市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鼓勵農村興建社區,改進居住環境,改善群眾生活。在這其中,比麻家村有錢的村還有很多,但麻家村卻成為了首批“吃螃蟹者”并順利實施,原因何在?“國外有個全民公決,麻家建社區,我們也推行了全民公決。”談起決竅,麻名萱如此表示。
麻名萱告訴記者,建社區從根本上講是好事,是為老百姓做事,但由于存在思想觀念、個人利益沖突等問題,部分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為把好事辦好,他做了大量認真細致的前期工作。
麻名萱將全體村民分成30歲以下、31歲—50歲、50歲以上三個年齡段開了三個座談會,“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一聽蓋樓,高興得直蹦高,全部支持,會開了不一會就散了,31歲—50歲的80%支持,20%的人有些疑慮,50歲以上的人支持率最低,都不愿意上樓,他們的會開了一整天。”麻名萱回憶說,了解了村民的真實想法,麻名萱開始有針對性地做工作,通過向村民分析道理,描述前景,釋疑解惑,最終,在全體村民大會上,麻家社區建設規劃得到了村民100%的贊成通過。
去年9月,麻家新型農村社區順利竣工,這里水、電、暖、氣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還配齊配優了健身休閑廣場、社區醫療、托幼、治安等公共設施,全村百姓過上了新的幸福生活。
“轉調升級”大步跨越
麻名萱今年64歲,擔任麻家村“掌門人”已經20多個年頭,在全市的村居書記中,麻名萱說自己已經是個“老書記”,但他善學習,愛動腦,這讓他在村莊和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步步搶得先機,在經過幾十年的穩定發展后,麻家村向何處去?是麻名萱經常要考慮的問題。
早在1996年,麻家村就成立了廣林集團,麻名萱告訴記者,這個企業其實不是生產和經營實體,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麻家村的原村辦企業發展,為此,他提出了“服務、協調、管理、指導”的8字口號,原村辦企業依托廣林集團這棵大樹,其需要的所有手續都由廣林集團出面辦理,特別是在融資方面,小企業融資難度大,而這些也由廣林集團出面擔保,企業只需要安心發展就行,完全沒有其他的牽絆,麻名萱認為,麻家村用有限的資源,做了無限大的文章,為此,村里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這些企業的發展,也成為麻家村集體收入的穩定來源。
更讓麻名萱有底氣的是,明年,該村企業的第一輪30年承包期就將到期,村集體收入又將迎來一次收獲期。在欣喜的同時,麻名萱還有其他的想法,他說,“現在全國上下都在講轉方式,調結構,麻家村也要‘轉調’,對于耗能高,污染重的企業,這次就不準備續約了。”下一步,麻名萱準備對麻家工業企業進行全面整合,對于市場發展前景好、經濟效益高的企業要加大支持力度,繼續幫助其做大做強,逐步引導麻家企業的產業層次提升。
與此同時,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麻家村節余出了260畝農業用地,這些平添的土地成為麻名萱和全村百姓最為看重的寶貴資產,據麻名萱介紹,目前,這些土地的復墾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他們正與國外公司洽談,準備在這些土地上發展高效農業。
“村民住上樓之后,生活條件改善了,但支出也多了,今后我們還是要千方百計增加集體收入,不讓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下降。”麻名萱表示。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