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集團投資20億元、占地200畝的150MN正反向擠壓生產線項目,今天進入正向功能試生產階段。據南山集團技術總裁王京海介紹,該項目可望在今年年底實現正反向擠壓達產,年可“擠壓”大型工業型材3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
王京海說,這個車間承載著五個“世界第一”:正反向大噸位世界第一、輔助設備配置世界第一、擠壓產品截面世界第一、工藝流程自動化程度世界第一、鋁擠壓行業廠房跨度尺寸世界第一。通俗地講,在這條生產線上,南山集團就能制造飛機、輪船、高鐵的大型構件,技術與國際大公司比肩。
一個車間怎會有五個“世界第一”?這與南山集團的“產業鏈”經營策略有關。南山集團董事長宋作文發現:無論做哪一個產業,只有上了產業鏈上所有項目,在本企業內實現上游為下游提供原料,才能實現最大程度地集約化生產、最大程度地節約成本。
南山集團在創業中積極實踐這一策略。上世紀90年代初,南山集團上了技術含量不高的電解鋁項目,掘得“第一桶金”,隨即向更高技術含量的鋁材加工邁進。當時全國鋁材企業有4000多家,在激烈競爭中,南山集團一方面加快技術改造,一方面繼續向產業鏈高端攀升――2005年投資上了鋁板帶生產線。經過艱苦的技術攻關和市場營銷,南山鋁板帶占據了國內50%的市場份額,并向更高附加值的鋁箔產業延伸。在鋁箔領域站穩后,開始向鋁產業鏈的頂端航空鋁材沖鋒。為此,他們上了150MN正反向擠壓生產線項目。
為了節約鋁產業成本,南山集團在澳大利亞購買了鋁土礦山,由此,形成了一條從鋁礦資源到航空鋁材生產的完整產業鏈。此外,南山還有一條完整的毛紡產業鏈:從在澳洲購買牧場養羊做起,到毛紡加工、服裝生產,直到購買了意大利的服裝品牌,擁有自己的服裝品牌。
按產業鏈上項目,除了有豐裕資金作支撐外,重視科技是重要成因。為了上航空鋁材項目,南山集團在美國芝加哥成立鋁研究中心,引進10余名美國航空材料專家。南山集團還擁有一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北京南山航空材料研究院。52歲的集團技術總裁王京海,在中鋁集團做科研30年,是業內頂級專家,被南山集團聘來出任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長。
依托有效的“產業鏈”經營策略,去年南山集團實現產值596億元,納稅33.4億元,納稅額居煙臺市第一。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